高师会议

论文交流

山西师范大学 刘晓庆 省属普通高校科研经费运行效益提升研究

时间:2018-10-11 来源: 作者:刘晓庆 浏览次数:

省属普通高校科研经费运行效益提升研究

——S高校为例

山西师范大学计财处 刘晓庆

【摘要】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的核心和动力,科研管理又是科技创新的制度保障。国家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科研经费,以保证科研院所和高校科学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省属普通高校作为高等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科研经费也处于不断增加的趋势,但由于科研发展历史的局限,使得其科研经费总体运行效益不高,在使用和管理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因此本文选取某所省属高校(S高校)为研究对象,从微观层面研究科研经费的投入和产出现状,多角度深入调查科研经费使用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深入剖析科研经费成果产出不足,科研经费运行效益低下的原因,从而提出了完善科研经费效益评价等一系列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层面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促进高校科研经费效益的提升和科学研究水平的极大提高,在普遍意义上给省属普通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科研经费;运行现状;管理制度;运行效益;省属高校

一、科研经费获取和分布现状

(一)科研经费获取

科研经费的主要来源渠道是国家级和校级科研经费,且校级经费已上升为第一大主体,但省级科研经费对总经费的贡献率太小。具体表现为:一是国家层面科研经费增长速度较为缓慢,在全国课题申报命中率不够高; 二是省级科研项目命中率极低,教师普遍关注和研究省经济和文化发展需求不足;三是校级科研经费出现迅速增长的态势,说明S高校正在为大力提升学校办学层次和科研能力加大资金投入与付出。

(二)科研经费分布现状

1.文理科分布

S高校理科科研经费在总经费中占有绝对优势。这是由于理科本身科学研究的自身特点决定的,同时由于部分理科学科在国际国内持续保持了较高的科研水平,从而具有了较强的经费获取能力。但近年来文理科科研经费也呈现出差距逐渐缩小的趋势。充分反映出国家在文科学科方面的投入力度在加强,同时学校层面的部分文科学科的影响力也在逐步提升。

2.不同职称分布

在正高、副高、中级职称结构呈稳定的金字塔形情况下,高级职称人员科研经费获批比例呈逐年递增趋势,中级职称人员经费获批的比例增长较慢。但正高申报科研项目的命中率最高,2015年申报成功的结构比例达到90%,且获得的经费占比也最多。副高级职称人群中获取经费人数比例偏低,占20%左右。中级职称人员获取科研经费的比例微乎其微。

3.不同年龄分布

35岁以下获得的科研经费在总经费中的占比显著提升;45岁以上的中老年教师获得的科研经费占比呈逐年递减趋势;35岁到45岁的中青年教师获得的科研经费资助稳定在40%左右。 各年龄段获取经费人员比例均呈现出较大幅度的增加趋势,其中35岁以下获取经费人数比例逐年稳步增加且幅度较大,说明教师的队伍结构已趋向年轻化。青年科研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

4.不同性别分布

教师的性别结构基本稳定,男性教师比例略高于女性教师比例,六年间的差距稳定在6%左右。男性和女性教师经费获批比例都在增加,但男性教师经费获批的比例显著高于女性,且获批的比例一般是女性的5倍左右。这反映出男性在申请项目方面要比女性积极主动,而女性教师申请项目的热情度不高可能包括生育和抚养幼儿、专注于教学等各种原因。

二、科研成果产出现状

S高校历年科研成果产出情况逐渐从主要追求数量向重点追求质量发生转变,但也存在明显的短板和缺陷。具体体现在:

1.科研经费总额投入增加,但论文产出数量呈现逐年减小趋势,论文被SCIEI等国际知名检索平台收录数量呈现递增趋势。

2.著作、教材、古迹等成果的产出数量近年保持在45项左右,体现出了S高校的文科特色和优势,但专利严重不足暴露出S高校的理科研究成果仍处于发表论文和著书立说的基础研究阶段,而在应用技术研究方面基础薄弱,成果产业转化的效率和能力均显不足,服务社会的水平有待提高。

3.政府或学会级别的教学科研成果奖励的数量先呈下降趋势,后又大幅增加,且以省级科研成果奖为主,说明科研水平仍处在大幅上升期。通过历年获奖数据变化趋势说明,S高校要转型成教学科研型高水平大学,必须继续提升科研水平,大幅增加国家级的科研获奖数量和质量。

三、科研经费运行管理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研经费投入的数量是否充裕,结构是否合理,目标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科研经费投入的效率与效益。本研究在对S高校科研经费获取和分布现状以及科研成果产出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就问题成因进行了阐述。

1.科研经费结构不合理

科研经费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校级经费、省级支持经费和国家级支持经费配置不合理现象。经费获取的主要渠道是国家级和校级,而省级获取的经费非常少,只占总经费额的3%-9%。这与S高校作为省属高校的身份不相符。具体成因为S高校的课题研究方向与省级地方经济发展内容和目标结合不够紧密,这是导致省级经费来源较少的直接原因。另外,S高校所处地理位置偏离省会城市,地理位置的偏远和经济发展所限等都是成为导致省级科研经费获取较少的间接原因。

2.科研经费分布较为集中

一是该校科研经费相对集中。人数占5%的教授群体占据着全校科研总经费至少30%的份额。二是约占全校教职工总数10%的男性群体占据着总经费额的67%。科研经费的过分集中不利于发挥经费的使用效率。不利于激发全体教职员工的创造性方面的集群效应。原因是:掌握大部分经费的少数群体结题时经费还有大量结余,而掌握少量经费或没有经费的大多数教师群体却可能因为经费短缺而无法满足持续科研对材料设备的购买需求。

3.科研经费成果产出不足

一是高水平论文和国家级科研成果获奖数量较少。二是校级科研经费向省级和国家级项目的转化和再生能力不强。三是基础研究成果产业转化和社会化能力不足。具体原因是:S高校由于科研经费分布的不均匀、结构的不合理和科研经费管理的相对僵化,必然导致科研经费使用效益不高,没法最大程度的发挥科研经费对学校科研实力提升的作用。

4.科研经费管理的服务性不强

一是指科研经费的管理出现程式化,相对僵化的现象。二是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过程中管理部门的服务职能和服务意识还没有充分发挥和体现。这个问题的具体根源是中国和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科研经费的管理模式差异所致。

四、科研经费运行效益提升的对策和建议

1.深入分析省级科研计划,调整宏观科研策略

针对S高校在省级科研经费获取方面严重不足的问题,一是,整合文科基础研究资源,深入研究山西省当前经济发展态势和转型升级的困难与政策,宏观调控研究战略方向。例如,结合山西省正在进行经济发展的战略转型升级,以文科的部分重点学科为依托,深入挖掘山西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各种文科特色元素,打造具有大力宣传山西、发挥地方旅游资源特色的品牌效应。 二是,S高校要充分发挥理科优势,瞄准山西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业、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的技术创新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需求方向,例如,把基础研究的未来应用方向主要集中在二氧化碳减排和转化利用、煤制化学品、大规模储能等重点产业方面,并深入和持续的联合地方企业打造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2.完善科研经费效益评价,促进经费合理分配

为解决科研经费分布较为集中的问题,一是,S高校对40岁以下未获取任何外部项目经费支持的青年教职员工提供校基金支持,且加大支持额度,用于国家级科研项目的前期孵化工作。二是,如果校级科研经费的分配能同时考虑到科研成果的产出和科研经费的投入比,根据合理的科研经费效益评价机制,将科研论文、科技获奖和专著及专利等成果按照科研奖励的模式分等级、分层次计算投入产出比,进行校级科研经费的分配,实行校级科研经费的按成果产出和经费使用效益配套制度,可能更加会激发广大教职员工,更加显示科研经费分配在广大教职员工中的权威性和公平性,对整体教职员工的科研素质提升有巨大促进作用。

3.加强对外科研合作交流,实现经费效益提升

针对S高校科研经费使用效益不高的问题,一是,大力引进高水平科研人才,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二是,必须号召广大的教职员工,特别是青年教师,采取科研的开放式态度,摒弃自由发挥、关门科研的做法,寻求合作平台与合作方式,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科研素质,同时汲取不同学科不同方向合作者的先进经验,合作打造更高层次的论文和科研成果。三是,中部地区的S高校要主动与地方政府沟通和协调,通过地方政府动员和搭建地方企业与地方高校的沟通和协调平台,使企业存在的产业转化难题可以与地方高校的广大科研人员课题进行无障碍交汇和对接,进一步打造产业转化战略联盟。

4.灵活运用经费管理政策,强化服务科研意识

针对科研经费管理服务性不强的问题,一是,扩大科研经费使用自主权。有益于促进学术成果的产出和学术水平的提高。 二是,加强科研服务意识培训。有助于缓解和改善科研经费使用和科研经费管理之间的矛盾,增加科研项目负责人和经费使用人员的的主人翁意识。三是,实行经费使用和报账流程分离管理模式。首先可以使经费使用者不接触科研经费现金转入和支出,也就不存在挪用科研经费的现象发生,缓解了对科研经费使用者监管的难度;其次节省了经费使用者的报账时间,可以有更多时间用于科学实验;然后是可以彻底解决科研经费使用和科研经费管理之间的矛盾。

5.健全科研经费监督体系,保证经费使用高效

针对科研项目的实际运作和使用过程中,各管理部门缺乏管理和监督上的有效协调性的问题,一是,要加强各科研经费管理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实行科研项目经费的全程监督体系,就必须加强各个管理部门的相互配合和统一协调监督管理;二是,要加强二级学院与科研经费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统一的--无缝对接制度,可以有效解决大型仪器和材料的重复购买、结余经费没有及时回收、阻碍科学实验和学术活动的经费使用问题无法及时反馈归口管理部门等问题。

五、结论

省属高等院校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之一,必须通过立足自身科研经费运行特点,研究经费使用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改革,才能激发高校的科技创新活力,提升科研经费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 刘双清,张铭辉,伍小松,土奎武. 如何实现科研经费的高效管理[J].中国高校科技,2004(4):31-33.

[2] 孟庆书. 高校科研经费支出规范性研究[J].会计之友,2011(6):125-126.

[3] 周勇. 新形势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制度设计研究[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4):74-77.

[4] 袁新文,洪少丹. 高校科研经费监管系统若干问题探讨[J]. 中国内部审计,20131):73-77.

[5] 吴晓玲.一般本科院校科研经费管理研究[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34):54-57.

[6] 黄永林,李茂峰.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政策与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建议[J]. 教育与经济,20133):3-8.

 

 

关闭